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5版)

一、专业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2502)属于工学门类专业,始于2003年创办环境科学专业,2013年设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了两大鲜明特色:一是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过程“产---用”深度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二是以“平台+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学、训、研、赛”一体化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井冈、传承井冈精神,服务江西、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主学习能力、优良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能够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工程公司、环境检测与技术咨询公司、工矿企业、设计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保领域工程设计与调试、环境监测、技术咨询、运营维护、规划管理和技术研究等工作,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双碳”目标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预期目标是:

目标1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公众利益优先,主动服务井冈老区及区域环境保护需求。

目标2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与高效沟通能力,具备环境工程项目组织实施、运营管理的核心能力,能有效协调资源推动项目落地,适应团队工作模式与行业协作需求。

目标3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具备发现、分析及解决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环境监测、工程设计与调试、技术咨询等专业工作,在技术方案优化、工艺改进等方面体现较强创新性,形成可落地的创新成果。

目标4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能主动跟踪环境工程前沿技术、环保政策及行业标准动态,通过知识迁移与方法创新解决新场景下的环境问题,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成长为所在单位的基层骨干和行业中坚力量。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基本内涵

毕业要求指标点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领域水、气、渣、土等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及计算方法用于环境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具体的环境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工具求解并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1.3能够将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相结合,用于分析、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对不同解决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计算效率进行比较和综合。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文献识别、表达并分析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点、参数及可持续发展关联要素;
2.2能够应用数学模型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原理,表达和分析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过程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2.3能够通过文献研究,理解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途径,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环境承载力等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论证得到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全生命周期成本及净零碳要求,能够设计和开发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环境污染治理需求的系统、单元 (部件) 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性,并从伦理角度评估可行性。

3.1能够根据环保要求及净零碳目标,选择工艺流程和解决方案,在技术路线、设备集成等方面体现创新性;
3.2能够根据优化的工艺方案,进行构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和图纸绘制,结合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优化设计参数;
3.3能够在环境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法律、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及工程伦理要求,通过技术、经济、碳足迹等指标衡量和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文献研究,识别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设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科学采集实验数据;
4.2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结合文献研究、方案分析等手段获得的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能够分析其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5.3能够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工具或者选用满足特定需要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经济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1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及绿色经济政策,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环境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客观评价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健康、安全及经济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国家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经济工具;
6.4能够预测并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影响。

7.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

具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践行工程伦理,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7.1 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传承井冈山精神中 “艰苦奋斗、为民服务” 的理念,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承担宣传环保理念、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的社会责任;
7.2理解环境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规范,能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伦理、职业道德和操守,自觉履行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的社会责任,践行 “工程报国” 使命。

8.个人与团队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1能够理解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如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交叉)团队合作的意义,理解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8.2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团队中承担相应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和职责。

9.沟通

能够采用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形式就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9.1能就环境工程问题,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图纸、报告等)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掌握技术文件及报告写作方法,理解交流差异,能够清晰表达解决方案或回应需求指令;
9.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信息有一定了解,理解和尊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环境专业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10.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与环境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1理解并掌握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
10.2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方法应用于环境工程实践中。

11.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环境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

11.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1.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技术理解力、归纳总结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技术变革(如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环境工程和社会的影响。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7.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




8.个人与团队




9.沟通



10.项目管理




11.终身学习




、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170.5学分;符合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学分

学分占比(%

学时(周)统计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34.5

20.23

578

选修

15

8.80

288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40

23.46

656

选修

0

0

0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必修

38

22.29

688

专业拓展课程

选修

6

3.52

96

小计

133.5

78.30

2306

集中性实践环节

必修

37

21.70

46

 

170.5

100

2306+46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学分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

学分

学分占比(%

学时(周)统计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理论课含实验(实训)内容,不独立设课

2

1.17

32

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

10

5.86

160+5

专业综合技能实践

军事技能(入学教育)

2

1.17

2

见习、实习

14

8.21

22

毕业设计(论文)

10

5.86

15

创新技能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1

0.59

2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含劳动教育实践)

5

2.93

/

总计


44

25.81

192+46

、专业教学运行计划

(一)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7

8

必修

*03040401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C

2

2

2

2





4

15001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2

16

S

3









*030404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2

16

S


3








*03040407

井冈山精神教育

1

16

8

8

C


1







8

15001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32

16

S




3






15001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32

16

S



3







*030404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2

16

S




3






05020101A

大学英语A1

3

48

32

16

S

3









05020102A

大学英语A2

3

48

32

16

S


3








08060501

人工智能通识

2

32

22

10

S

2









040201001

大学体育1

1

32


32

C

2









*071501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C

2









*04020105

军事理论

2

36

36


C




2





8

0000006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8

22

16

C

2








分散于1-7学期开课

*00000039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1

16

16


C




2





8

00000063

劳动教育专题

0.5

8

8


C




2





4

限选

05020136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1

2

32

22

10

S



2







05020137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2

2

32

22

10

S




2






*05010101

大学语文B

2

32

22

10

S


2








040201002

大学体育2

1

32


32

C


2








040201003

大学体育3

1

32


32

C



2







040201004

大学体育4

1

32


32

C




2






任选


人文与社科

2/4

32/64

32/64


C


?

?

?

?

?



?4


艺术与审美

2

32

32


C


?

?

?

?

?




科学与技术

2/4

32/64

32/64


C


?

?

?

?

?




应修小计

49.5

866

562

304


16

13

9

18






(二)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7

8

必修

*07010101

高等数学A1

5

80

80


S

5









*07010102

高等数学A2

5

80

80


S


5








*07010107

线性代数

2

32

32


S



2







*070101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S




3






07140238

普通化学

2

32

32


S

2









*07140240

化学实验

1

32


32

C

2









07140239

有机化学

2

32

32


S


2








08250214

物理化学

2

32

32


S



3







07020101S

大学物理A

4

64

64


S


4








07020105S

大学物理实验A

1

32


32

C


2








08250205

工程制图

3

48

48


S




3






08250206

工程力学

3

48

48


S




3






08250225

流体力学

2

32

32


S




2






0806050E

大学计算机应用Python语言)

3

48

32

16

S


2+1








08250212

电工技术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40

672

592

80


9

16

7

11






(三)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备注


1

2

3

4

5

6

7

8

专业课程

必修

08250209

环境工程原理

2

32

32


S



3







08250210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11

环境工程概论

2

32

32


C


2








08250228

环境工程CAD

3

48

32

16

C




3






08250213

环境学科前沿专题报告

1

16

16


C

2









08250231

环境化学

2

32

32


S



2







08250229

排水管渠系统

2

32

32


S





2





08250215

水污染控制工程

3

48

48


S




3






08250216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17

环境监测

2

32

32


S



2







08250218

环境监测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1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

48

48


S



3







0825022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2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48

48


S






3




0825025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0.5

16


16

C






2




0825022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

32

32


S





2





0825025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0.5

16


16

C





2





08250223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S





2





08250224

土壤污染与防治

2

32

32


C






2




08250226

环境影响评价

2

32

32


S





2





08250227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2

32

32


C






2




08250243

环境管理学

2

32

32


C





2





专业拓展课程

任选

08250232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2

32

32


C






2



6

08250252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

2

32

32


S





2




08250230

环境土壤学

2

32

32


C





2




08250233

土壤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2

32

32


C






2



08250236

专业英语(环境工程)

2

32

32


C






2



08250237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2

32

32


C





2




08250254

环境功能材料

2

32

32


C





2




08250238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2

32

32


C






2



08250234

环境生态工程

2

32

32



C





2



08250240

环境分析化学

2

32

32



C




2




08250255

智慧水务基础

2

32

24

8

C






2



08250256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

2

32

24

8

C






2



08250257

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2

32

24

8

C






2



08250258

环境经济学

2

32

24

8

C





2






应修小计

44

784

608

176


2


16


16

13



(四)集中性实践环节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实施方式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集中

分散

1

2

3

4

5

6

7

8

必修

00000061

军事技能(入学教育)

2

2

?


C

?









0000004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1

2


?

C


?

?

?

?

?

?



00000004S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含劳动教育实践)

5



?

C


?

?

?

?

?

?



00000007

专业见习

1

1

?





?







08250244

金工实习

1

1

?


C




?






00000002

毕业实习

12

20

?

?

C







?

?


00000006

毕业设计(论文)

10

15

?


C







?

?


08250245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1

1

?


C





?





08250246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1

1

?


C





?





08250247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1

1

?


C





?





08250248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1

1

?


C






?




0825024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1

1

?


C






?





应修小计

37

46













说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具体要求详见《井冈山大学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学分认定办法(修订)》《井冈山大学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五)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1

2

3

4

5

6

7

8

考试课程()

5

7

7

7

4

2

0

0

(六)各学期周学时统计

 

1

2

3

4

5

6

7

8

周学时

27

31

33

31

12

15

0

0

十一、专业辅修计划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7

8

0825024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0.5

16


16

C






2




0825024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0.5

16


16

C





2





08250215

水污染控制工程

3

48

48


S




3






08250252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

2

32

32


S





2





08250216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17

环境监测

2

32

32


S



2







08250218

环境监测实验

1

32


32

C



2







0825021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

48

48


S



3







0825022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48

48


S






3




0825022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

32

32


S





2





08250223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S





2





08250226

环境影响评价

2

32

32


S





2





08250228

环境工程CAD

3

48

32

16

C





3





08250229

排水管渠系统

2

32

32


S





2





08250231

环境化学

2

32

32


S



3







00000006

毕业设计(论文)

6

12


12

C







?

?



应修小计

40















十二 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课程名称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7.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

8.个人与团队

9.沟通

10.项目管理

11.终身学习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6.4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1.1

11.2

形势与政策















M












M

L

思想道德与法治















L




H




M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L


M






M


井冈山精神教育



















M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M










L



H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M

M




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M










大学英语

A1-A2
























M



L


人工智能通识












M















L


大学体育(1-4





















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L


L






M


军事理论



















M


M

M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L


L


M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L

L





M

劳动教育专题






















L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1-2
























M



L


大学语文B



















L




L




L


人文与社科



















L








L


艺术与审美



















L








L


科学与技术





















L






L

L

高等数学A1

M

M


M

M
























高等数学A2

M

M


M

























线性代数

M

M


M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

M



M
























普通化学

M

M


M






M

L


















化学实验










M

M


















有机化学

M

M


M






M

L


















物理化学

M

M


M






M

L


















大学物理A

M

M


M

M
























大学物理实验A










M

M


















工程制图

M



H








H

















工程力学



H

M

























流体力学



M


M
























大学计算机应用(Python语言)


M










M

M
















电工技术



M









M

M
















环境工程原理

H



M

H





L

















H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M




H

L


















环境工程概论






L



H








H

H











环境工程CAD












H

H














M


环境学科前沿专题报告



























L


环境化学

H



M

H

H





















H


排水管渠系统







M

H

H




















水污染控制工程


H

H




H







H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H

H










M

H







环境监测










H

H




L













H

环境监测实验










H

H

M









H

M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H



H























H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H

M










H

L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H

H




H







H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M

H










M

H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H

M

H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H

M










H

H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H

H




H







H













H


土壤污染与防治




H



H











H










H

环境影响评价



H









H

H


H


H



H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M

H

H











H









环境管理学



















H






H

M



水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L


L








L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



L


L


L






















环境土壤学



L




L



L



















土壤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L


L








L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L



L











L













环境生态工程



M












M












L


环境分析化学





M








M







L









智慧水务基础

M






M










M










L

M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

M



M



M

M









M












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M


























M

M

专业英语(环境工程)






L



L















L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L


















L




L

环境功能材料




L




L





L
















环境经济学


















M

M






M




军事技能(入学教育)



















L


M

L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M


M






L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含劳动教育实践)



















M



M






L

专业见习






H


M







H


H



H



L


M



H

金工实习













L








M

M







毕业实习




H











H


H

H

H

H


H

H


H

H


H

毕业设计(论文)








H





H



H


H

H




H

H


H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H




H












H


H



H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H










H







H


H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H







H






H


H


H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H


H




H



H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H








H





H




H




注:表中用“H(强)、M(中)、L(弱)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H支撑的课程将被用于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



十三、课程体系对标情况表

课程体系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标情况

指标

国家标准要求

本方案

是否满足标准

(是/否)

总学分

140-180

170.5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比

15%

15.8%

专业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学分占比

30%

30.5%

实践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学分占比

20%

20.5%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比

15%

33.1%

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物理性污染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监测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注:(1)国标中未规定的项目填写无即可。(2)“核心课程”一栏逐项罗列国标规定课程和方案中与之对应的课程。

课程体系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24版)对标情况

指标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

本方案

是否满足标准

(是/否)

总学分

/

170.5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比

15%

15.8%

计算、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学分占比

/

30.5%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占比

20%

20.5%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比

/

33.1%

注:专业认证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填写无即可。

十四、有关说明

1.凡第1学期开课的课程,学分和课程内容要求保持不变,《专业教学运行计划》表中其课时数按16周设置,其3周的教学内容,基于教师(或课程组)自建的网上课程,在整个学期的课外学习任务安排中合理调配完成。

2.考核类型中C为考查,S为考试。

3.八周内可结束教学的课程,可提前安排课程考核。经审批同意集中时段安排授课的课程,课程结束后即可安排课程考核。

4.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必须分别在三个领域各修读2-4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6学分;学生不得选修本专业计划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模块,由艺术学院负责面向全校开设1门艺术类美育课程(2学分),此课程除艺术类专业学生外,全校其他专业学生指定选修。

5.设置专业导论课程,纳入入学教育内容体系,不单独设学分与学时。

6.辅修专业学分总数不低于40学分,达到规定学分,学校出具辅修专业成绩证明,颁发辅修学士学位证书;未达规定学分,学校出具辅修课程学分证明,其修读的课程可认定为主修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7.为促进个性化发展,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学分置换机制,在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生可申请个性化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置换,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可申请选修校内跨专业课程、联合培养高校课程、企业(合作单位)共建课程,实行学分置换;专业置换学分不超过10学分;

2)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学分不在学分置换范围;

3)申请学分置换应遵循以下程序:学生申请、学院审批、课程修读、学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