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敏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4日

基本信息

姓名

孙惠敏

职称

副教授

E-mail

Huimin729@163.com

科研方向

食品微生物

教育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单位

学位

2008/09-2013/12

江西农业大学

博士(硕博连读)

2004/09-2008/06

江西农业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职称

2014/09-2016/12

同济大学植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井冈山大学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

2017/01至今

井冈山大学

副教授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生物化学、生物仪器分析、生物检验检测综合实验、基因工程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学。


科研情况

江西农业大学本--博,攻读博士期间曾于浙江大学学习三年,并在同济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教育厅及吉安市科技局课题等共8项,已发表论文 18 篇(SCI收录7篇)。

目前研究方向聚焦微生物发酵与风味物质研究,主攻柚子酒与狗牯脑茶的工艺升级,在科研服务地方发展,解决企业难题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术兼职


江西同洲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副总;

江西省农学会理事。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题为一个含NB-ARC结构域的水稻抗稻瘟病新基因Pitb的克隆及分子机制研究”(No.31660382

2. 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一项,题为“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b的克隆、功能研究及分子标记开发”(No.2015M571987)

3. 江西省博士后择优资助一项,题为“水稻大穗品种穗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No.2015KY24)

4.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一项,题为“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No.20152ACF60011

5.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一项,题为“控制水稻穗大且生育期短的QTL基因定位研究”(No.GJJ150763

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题为“兼具穗大和生育期短的大穗型水稻品种自选7-37穗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No.20161BAB214164

7. 江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题为“小粒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174的作用机理研究”(No.GJJ2201626

8. 吉安市科技局重点科技计划,题为“井冈蜜柚黑点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机制研究”(No.20244-018557)


个人荣誉与获奖

2018-2019、2023-2024年度全省九三学社优秀社员

2022年井冈山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024年获“优秀班主任”


代表性论文、专利及论著

[1] Huimin Sun?, Weiwei Li?, Lin Lu, Biling Jin, Dingkun Liu, Zexia Li, Li He, Yang Wu*. An 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Black Spot Disease in Jinggang Honey Pomelo Reveals Underlying Resistance Mechanisms[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5(16):1495804.

[2] 谢宇星,郭祁,毕欢博,王复标,郑卓,王莉莉,贺卫东,孙惠敏*.火龙果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中南农业科技,2024,454):27-30.

[3] 郑卓, 张天舒, 李华,王莉莉, 吴杨, 贺卫东, 孙惠敏*. 基于SSR分子标记吉安地区的水稻亲缘关系鉴定分析. 井冈山大学学报.2024, 45(1): 48-53.

[4] 王复标,戎玲玲,安婷,余世洲,孙惠敏*. 功能叶早衰突变体水稻后期自然衰老的生理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21, 35(3): 518-525.

[5] Fubiao Wang, Huimin Sun, Lingling Rong, Zhaowei Li, Ting An, Wenhai Hu*, Zipiao Ye*. Genotypic-dependent alternation in D1 protein turnover and PSrepair cycle in psf mutant rice (Oryza sativa L.),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to light-induced leaf senescence.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21, 95:121-136.

[6] 郑卓, 江振方, 王复标, 孙惠敏*. 水稻早熟大穗品系7-37二次枝梗数的QTL定位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20, 41(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