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俐高级实验师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4日


基本信息

姓名

贺俐

职称

教授、

E-mail

83506867@qq.com

招生专业

生物学、生物与医药

研究方向

植物分子功能研究、植物种质资源

教育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单位

学位

2005.9-2008.6

福建农林大学

硕士

1999.09-2003.06

南昌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职称

2013.12-至今

井冈山大学

高级实验师

2023.10-2024.9

赣州市科技局(挂职)

副局长

2008.12-2013.11

井冈山大学

实验师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生物化学》、《植物组织培养》、《仪器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

研究生课程:生物科学专题

科研情况

聚焦地方特色作物品种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围绕六大富民产业中的绿色大米,2022年与江西省科源种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合作,在吉安的泰和县开展“水稻双季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项目经费达200万元。近年来,在《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研究》《核农学报》《南方农业学报》、AoB Plant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民建省委会重点理论研究课题和民建省委会调研课题等多项。

学术兼职

江西省作物学会理事,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验收专家,吉安市政协委员,民建吉安市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专家。

科研项目

? 水稻抗褐飞虱新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图位克隆》(20132BAB20401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 《辣椒与疫霉互作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2009GQN007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 《海雀稗抗币班病SNP标记位点及关键基因的克隆》(GJJ2201643),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 《辣椒AP2/ERF类抗病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功能研究》(GJJ19055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 《水稻抗褐飞虱新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GJJ1354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 《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及其克隆研究》(GJJ11537)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 BR调控砷镉在水稻及铁膜中迁移累积的机理研究》(JXKL202100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主持

个人荣誉与获奖

吉安市政协委员

民建江西省优秀会员

民建井冈山大学支部主委

代表性成果

[1]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defective g-C3N4 (2025)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DOI:10.1016/j.ccr.2024.215849. (中科院一区Top,通讯作者)

[2] Agro-morphological and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low nitrogen tress response in Axonopus compressus (2021) AoB Plants. 10.1093/aobpla/plab022.(中科院三区,第一作者)

[3]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 and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2021).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10.1080 /23802359.2021.1895000,(中科院四区,通讯作者)

[4] 基于光合电子流的超级早稻光合特性研究 (2020). 核农学报, 10.11869 /j.issn.100-8551.2020.02.0418.CSCD核心,第一作者)

[5]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2015). 植物生理学报. 51(4):7. CSCD核心,第一作者)

[6] Effect of Goethite Supply on Cadmium Uptake by and Translocation within Iris pseudacorus L. Seedlings Grown in Solution Culture2013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y. (14):142-149(中科院三区,第一作者)